每日更新

又一家银行宣布下架!信用卡App逐渐退出市场 – 新京报

最近,一家国有银行宣布将关闭其独立信用卡应用程序。中国银行宣布将停止下载和注册“多彩生活”信用卡应用程序,并逐步关闭服务。中国银行并不是唯一一家下架独立信用卡应用程序的银行。近期,包括渤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停止运营自己的信用卡申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信用卡中心选择将信用卡应用整合到母行主应用中,独立应用已悄然退出市场。 “十年前,独立信用卡应用程序的兴起伴随着移动趋势。现在这股浪潮正在消退,其退出是不可避免的。”信用卡专家董正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银行最初希望独立的信用卡应用能够提高客户忠诚度,但效果很差。拥有太多或太复杂的应用程序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而且还会使客户的流程变得“繁琐”,因为他们在开展业务时经常必须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来回跳转”。一些银行业人士也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压力逐渐加大,维持一个独立应用的运营成本已经变得不经济,但信用卡应用的整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信用卡应用程序独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吗?许多银行正在将其功能转移到主要应用程序中。 9月28日,中国银行宣布开始“多彩生活”应用服务迁移。 “多彩生活”APP的所有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多彩生活”应用程序将停止运行下载并注册,服务将逐渐结束。中国银行相关公告截图。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多彩生活”应用程序在手机应用商城仍可供下载。只是,在打开应用程序并进入首页之前,中国银行会显示“应用服务迁移通知”。早在今年6月,中国银行就宣布,将于晚上8点正式断开多彩生活APP的积分查询和兑换服务。 9月12日,目前“多彩生活”APP中相关操作已下线。中国银行应用程序的屏幕截图。在中国银行APP的信用卡部分,持卡人不仅可以管理分期付款和信用额度,还可以参与积分商城并兑换积分。中国银行APP信用卡部分截图。中国银行并不是第一家推出独立信用卡的银行应用程序。今年3月底,北京农商银行“凤凰信用卡”信用卡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转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应用程序。该银行表示,最初的请求将不再可用。不仅如此,渤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商银行等信用卡申请银行去年暂停了服务。包括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和宁波银行在内的许多银行多年前就关闭了独立的信用卡应用程序。为什么离线了?用户抱怨这很麻烦,银行也认为这不经济。独立银行的信用卡APP为何突然下线?贝壳金融记者透露,银行最初建立独立的信用卡应用,是希望通过精准运营提高客户忠诚度、激活用户。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客户获取效果不好。 “我经常使用信用卡,但很少打开独立的信用卡应用程序。”王钊(化名),多家银行信用卡持卡人,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主要使用银行信用卡服务核对发票、退款、积分兑换礼品等。这些需求银行主APP就可以满足。下载“有问题的”专有信用卡应用程序无需下载。拥有多家银行信用卡的王艳(化名),使用独立信用卡的申请越来越少。使用该应用程序的主要目的是购物时查找优惠券,但最近优惠券的折扣金额越来越小,因此人们使用该应用程序的频率越来越低。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入选“信用卡申请月活跃规模前20强榜单”的16家银行中,有7家银行信用卡活跃申请数环比下降。这种趋势持续2023年6月活跃手机银行服务应用数量整体增长,TOP20中的18款手机银行应用逐月增加。总体来看,行业趋势分析显示,2025年6月信用卡应用活跃用户数将达到1.17亿,环比增长0.15%,同比增长0.89%,但这一增速与2023年、2024年行业增长趋势相比显得较为缓慢。董政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金融应用的社会性较弱。除了查看账户和还贷之外,用户基本上不需要开立任何其他东西。主要原因是每月活动和打开率较低。 “起初银行希望改善运营,但目前信用卡业务服务可以满足常规应用,不需要独立运营。”董政还指出,信用卡业务过于细分,不完善。深度不够,难以满足客户对其他金融服务的需求,客户在办理业务时可能会“双向跑”。因此,对于客户基数较小的银行来说,将业务聚焦于综合应用是必然的选择。另一位银行官员指出,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新用户增长正在放缓,用户粘性增强的效应正在减弱。在当前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环境下,用户权利和预算正在减少。推出独立信用卡应用程序的运营成本。这慢慢变得不经济。此外,一些行业专家表示,银行决定停止提供独立的信用卡应用程序是出于多种考虑,包括解决低活动问题、改善用户体验和满足监管要求。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不《关于加强银行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的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强移动应用整体管理,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具体指出,“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高的移动应用,要迅速优化、整合或取消。”信用卡行业遭遇寒冬,一年丢失卡3400万张。 一一关闭独立信用卡申请,但这只是信用卡行业面临的寒冬中的“冰山一角”。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以来,银行拥有的信用卡、借记卡和信用卡数量持续下降,从2022年三季度末7.98亿张的高位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7.15亿张。今年第二季度末。过去一年,银行信用卡、借记卡和信用卡数量减少了3400万张。上市银行数据也反映出银行信用卡发展的困境。尽管发卡数量总体上在减少,但信用卡的使用限额也在减少。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今年6月底,建行、农行、工商银行信用卡额度降幅均保持在5%以内。招商银行信用卡使用金额达4.42万亿元,位居上述银行之首,但下滑趋势并未停止,较2023年减少约3900亿元。不少银行也关闭了信用卡中心。董政表示,信用卡交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趋于保守。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更加谨慎。银行信用卡“抢地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正在进入股票时代。 “目前,银行信用卡也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推出新产品,鼓励客户使用信用卡。”对于未来发展,董政指出,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2023年零售消费品整体销售仍将保持增长,特别是餐饮食品消费将出现明显增长,表明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然而,奢侈品和消费电子产品等一些消费领域面临挑战。他认为银行可以减少以前的权益,比如奢侈品消费折扣,增加严格消费折扣的权益选项。此外,一些银行业人士也指出,近年来个人和企业业务增长乏力。这种通过大额投资吸引客户的方式并不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信用卡的可用资源正在减少或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当务之急是如何对存量客户进行“精细化”经营,打造差异化能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黄编辑陈莉编辑穆贤通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